“数学英语差的同学往往语文没学好”,华罗庚也这么认为

近日,上海一中学校长称“数学英语差的同学往往语文没学好”,这话有道理吗?

从我做语文老师的角度来讲,很赞同这样的话。但也需要注意从语文角度做一些分析。

首先看这个“往往”一词,说明并不是所有,而只是有这种可能。

其次,注意这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数学英语差往往是语文没学好导致的,但并不能由此反正语文没学好就一定数学英语差,也不能由此反正语文学得好,那么就一定数学和英语学得好。 

不管如何,这位校长的判断,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但语文很重要,这个话如果是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或者是一个教语文的校长来说,怎么看怎么有一点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意味。很有必要找到更有说服力的一些论述。

比如,下面这几则材料中的论述。每则材料中的两句话都是同一个人讲的,你能猜得到这个人是谁吗?

【材料一】

“语文天生重要。”

“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诘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材料二】

“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

“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材料三】

“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更不能偏废语文。语文的训练是成为真正学者的第一步。”

早期受父亲的训练,我养成了对中国历史、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兴趣,一生受惠。他甚至影响了我在数学方面的工作。我不是说具体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去看问题。从他那里,我学懂了必须了解问题的历史背景,总结过去,足以为未来提供线索。

第一则材料中的两句话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第二则材料中的两句话则是和华罗庚齐名的数学家苏步青说的,第三则材料中的两句话同样也是一位数学家说的,他就是得过菲尔茨奖,沃尔夫奖的丘成桐,这两个奖项相当于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

这些数学家,反复地申说语文很重要,我想是很有分量的。他们绝不是因为从事语文教育工作,或者从事文学创作,而对语文产生的某种偏爱才说的这样的话,而完全出于一种自身的经验以及理性思考的结果。

除了这些数学家的强调语文很重要之外,我们还可以看下面这三张中考试题的截图,分别是北京市2023年中考的数学、物理、化学的阅读题。

从这几张真题截图不难看出,不学好语文,在解决这些科普阅读题时,就可能面临很多障碍,所以必须学好语文。而且,未来的中、高考会不断强化这种情境考查,不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会不断碰壁。

最后,推荐大家去读一读丘成桐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书中谈及了很多关于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然后,更可能清晰地意识到原来人文与科学二者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