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发现约 1.5 亿年前鸟翼类恐龙“奇异福建龙”和“政和动物群”
- A+
- A-
中国科学家历经 200 余天野外发掘和长达一年的修复与分析研究,确认发现于福建省政和县约 1.5 亿年前晚侏罗世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属于鸟翼类恐龙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 " 奇异福建龙 "。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侏罗纪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也是福建省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这项恐龙和古生物群的重要发现及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调查研究院徐立明等合作完成,研究论文北京时间 9 月 6 日夜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其中,徐立明带队开展的综合地质考察和同位素测年工作,将奇异福建龙生活的时间限定为晚侏罗世提通期 ( 距今 1.5 亿 -1.48 亿年 ) ;王敏团队通过古地理位置的复原,确定奇异福建龙是目前已知地理位置最南的侏罗纪鸟翼类恐龙。

因此,侏罗纪的鸟翼类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关键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的演化至关重要,而已知的侏罗纪鸟翼类仅有近鸟龙和其相似物种,不仅物种数目稀少,而且地理分布单一 ( 多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燕辽生物群,距今 1.66 亿– 1.59 亿年 ) ,这与白垩纪早期出现的大量鸟类在时间上有长达 3000 万年的空白。
奇异福建龙是一种雉鸡大小的鸟翼类恐龙,小腿 ( 胫骨 ) 的长度是大腿 ( 股骨 ) 的两倍,这在之前的非鸟类恐龙或者中生代鸟翼类中未曾见过,说明奇异福建龙不是一个快速奔跑者就是一个长腿 " 涉禽 "。该发现与其他侏罗纪鸟翼类恐龙的生态习性行成鲜明对比,其他早期鸟翼类恐龙被认为更多的是树栖性。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奇异福建龙与近鸟龙类构成单系类群,是鸟翼类最早分异的一支;奇异福建龙最为特殊的是其后肢构造:股骨短,胫骨和蹠骨细长。结合比较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奇异福建龙的体型结构和其他鸟翼类相近,在体型空间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而这样的相似性更多是演化相对保守的前肢造成,因为如果仅比较后肢,奇异福建龙则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的中生代恐龙和鸟类。

王敏表示,除了奇异福建龙外,本次新发现建立的 " 政和动物群 ",也是目前全球已知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保存有鸟翼类的动物群。该动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形成 " 南政和,北燕辽 " 之势,两者构造背景相似,生物群表现却不同。
从晚侏罗到早白垩,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中国西南地区岩石圈发生强烈伸展,形成广泛分布的断陷盆地和大规模火山活动,这样的构造背景和燕山运动 A 幕时期 ( 距今约 1.6 亿年 ) 的华北地区相似,而后者与燕辽生物群的形成相关。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责编 | 谢哲
资讯阅读排行
-
8 阅读 2017-03-27 12:15
-
7 阅读 2017-03-27 12:15
-
7 阅读 2017-03-27 12:15
-
7 阅读 2017-03-27 12:16
-
7 阅读 2017-03-27 12:16
资讯热门推荐
-
1 阅读 2023-09-06 18:33
-
5 阅读 2017-03-27 12:16
-
4 阅读 2017-03-27 12:16
-
5 阅读 2017-03-27 12:16
-
4 阅读 2017-03-27 12:16
评论